咨询电话
职称不应绑上过多福利
发布者:文章来源:发布日期:2014-05-05阅读次数:45
        对于基层专业技术人员来说,职称是个香饽饽,有了它,不说身份、声誉等精神领域的收获,从物质上说工资待遇就可以提高一大截。但在基层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来说,能够评上高级职称很难,许多人数十年努力才能有所斩获,这也绝对不是单纯的政策性倾斜就可以平衡的。可能够吃到高职称这个香饽饽的人群里的成分却有点怪。

  我观察了一下我所认识的一些高职称的中学教师,他们基本上有一个共同的特征,离教学第一线较远。或者早已离退休,只是作为学校师资力量强大的一个证明,占据着宣传材料的一条信息或一个数字。或者是供职于教育局如教研室等科室,据说是因为他们近水楼台先得月,评职称容易才那么集中。或者是学校的领导层,有的脱离教学,未脱离教学的其课时也很少。而仍然坚持工作在教学第一线且承担与职称相称的工作的,却成了凤毛鳞角,有限的人里面还包括一些年事已高、体弱多病的教师。附加在职称上的功利已经淹没了其学术色彩,令学术和专业技术工作蒙羞受辱。

  学校要优先照顾那些连中级职称都没有评上的青年教师,有个可以给评职加分的活动,诸如教学比赛什么的都要搞平衡,让那些青年教师去参加。同时,一些学校更照顾那些想评高级职称的学校领导,这个荣誉那个优秀的都要先在领导层里过筛子,能够落到普通老师头上的机会很稀缺。在一线工作的普通教师就成了夹心层,评职称的加分项得来不易,参评来参评去,却不知人已将老。于是没有评上高职称的教师许多人都有着评上高职就可以歇歇的心态,不想歇的要么身体不允许,要么也差不多快到退休年龄了。

  职称可以作为学术贡献和声誉的体现,但现在却早已异化为现实的物质待遇而被一些有权势有关系的人玩弄于股掌之中。啥时候职称只作为一项完全属于专业技术荣誉称号,而与工资、待遇等功利性的东西脱钩呢?那样,或许就会少一些觊觎和争抢,恢复职称评定制度的本来意义。无论多高的职称,在工资待遇上也应按岗位职责、工作量等实际工作贡献来核算,应当削减其在工资项目中所占的比重。在事业单位普遍推行绩效工资制度的今天,工资待遇方面的差距自然可以用岗位职责、工作量、绩效考核等东西说话,又何必把职称等级也绑架在上面呢?